关仲克|京剧怎么才算美?
2024-10-09 11:46来源:北京晚报阅读量:2767
2024-10-09 11:46来源:北京晚报阅读量:2767
国学前贤王国维对京剧早有说道:用歌和舞演故事。后来,陪傍梅兰芳左右很长时间的文人齐如山又对此补充:无声不歌,无动不舞。如果用现在的表达,可以说用京剧讲好中国故事。想“讲好”似乎并非易事,这就要审视一下故事讲得究竟美在哪里,怎么能称其讲得美了。对此,有几件事可否商量,今天先闲话其二。
长相和“扮相”
长相好看与否,当然有天生成分,也大有生活和学习的内修。
“扮相”则有特指了,就是演员化妆之后,在舞台上、灯光下戏中人的样子。
现实生活中有个新称谓:帅哥美女。不管你长相真好还是真不好,稍年轻一些的人都叫对方或帅哥或美女,说者顺口而出,听者心里舒服。京剧在舞台上,而不是在舞台下,从先前到如今,它只有好“扮相”一词,没有好长相之说。
但凡在京剧上能成角儿的演员,不论台下长相如何,台上一生都在找“扮相”。为什么叫找呢?因为演的是戏里人物,对人物性格、内心、特点、情绪等的理解,是随着年龄增长和舞台实践积累而逐渐变化的。为了能把这种变化中的理解即时表现在台上的人物中,除了唱念做打外,肯定会在“扮相”上也有所变化。这样,故事才能越讲越好听,戏越演越好看。
问题来了,现在有些专业演京剧的把台下长得不错和台上的“扮相”几乎画等号了。年轻演员为了台下的美而拉个双眼皮,打个瘦脸针,做个医美无可厚非。可台上得找得着“扮相”呀。不能说演诸葛亮、伍子胥、杨四郎都一个“扮相”吧;不能连许仙、周瑜和吕布都没有药铺伙计、水军统帅、英俊武将的眉眼之分吧;也不能说把台上气血渐衰的中老年妇女扮成年轻气盛的大美女吧;更不能让人如果不看服装、头饰只看脸时,连穆桂英、苏三、王宝钏和杨贵妃都难以区别吧?脸上倒是真平整,而瞪眼挺胸和直勾勾却太少变化的目光,难免让人觉得不看节目单,从脸上看不出谁是谁,也看不出谁演谁。
一百来年里,京剧名角儿中长相好、“扮相”也好的大有人在。同时,长相和“扮相”判若两人,台下看着不起眼儿而台上光彩照人的,更不在少数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长相好是资本,“扮相”好是艺术,只有演谁像谁才叫戏,才能说是讲好了中国故事。千万别因为有人夸你台下长相帅,就真以为自己是台上的角儿了。还是塌下心来找一下“扮相”为好。
应当说,不断找“扮相”才是对京剧事业的追求,是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修养,是对欣赏大美京剧观众的一份尊重。
“头路”和“二路”
京剧舞台上的“头路”,顾名思义就像是影视剧里的男一号或女一号。“二路”就是陪“头路”唱的主要配演,京剧行里管这叫“挎刀”的。
影视界评个什么奖,有最佳男、女演员奖,也有最佳配角奖。但在京剧舞台上,对唱“二路”活儿的好坏评价,就是看其能否衬托出“头路”活儿的精彩,而自己又不失所演人物的身份和地位。这十二分之不易,而不是说只有嗓子、扮相不够的,才无奈去唱“二路”。
京剧名家杜近芳老师在一次收徒仪式上曾举例说,她初登台时,曾给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“挎刀”唱《武家坡》里的王宝钏,当时特别想唱好,就使劲儿卖力气唱。下台后本以为谭先生会夸她几句,结果谭先生却说,你看在台上把我挤哪去了。此后她才明白,“挎刀”唱“二路”可不是傻卖劲儿唱,要和“头路”在台上“过电”中,让“头路”更好地表现出戏里的人物,同时自己也恰当地演出戏里的人物。
所以,京剧成了名的角儿们,一般都十分注重配演的“二路”,且相对固定下来。这才使得他们在台上得心应手,这就有了“硬二路”一说。再加上合适的“三路”活儿和“龙套”(即群演),正所谓台上俗称的“一棵菜”,所有人往一个点上使劲。
现在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,就是谁都想唱“头路”而不愿意演“二路”活儿。原因是多重的:一是谁都想寻找上升空间,能在台上往中间站,就比站旁边让人高看一眼。二是评职称或是提级时,“头路”通常要比“二路”又快又早,要是总唱“二路”,那得且熬着呢等等。
因此台上找个好“二路”就不容易了。谁要是今天唱“二路”,也非得多要几个“彩”不成,要和“头路”比着来。这却使观众分不出主与次,更看不出戏里人物的“戏”来,完全成了“卖嗓子”的比拼。有一次看《长坂坡》,戏里赵云是“头路”,刘备是“二路”活儿,可演刘备的演员往台中间一站,只顾自己可劲儿唱,也不和赵云对个眼神。“彩”倒是要了不少,有观众说了:“这哪是饿着肚子跑了一宿的刘备,分明是刚吃了一只鸡上来的。”言语尖刻了点儿,但道理深呀。所以现在唱“二路”也不讲规矩了,似乎台上能要下“彩”来就是规矩,可把这戏里演的人物和戏里的故事内涵给糟践了。
“只有小演员,没有小角色”。京剧前辈的话一针见血。如果你把“二路”活儿当成“头路”演,要么是不明白怎么演“二路”;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这只能说你还是个不会演小角色的小演员。